集团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混凝土施工都有哪些质量通病,一次性说清楚

发稿时间:2024-06-17

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其应用过程中却具有一系列的通病。通过对泵送混凝土拌和物、裂缝、露筋、局部掉棱缺角等问题产生原因的全面分析,可为建筑工程从源头上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01
优化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意义

1.1 保障建筑安全性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通过优化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以保障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高质量的混凝土施工能够有效防范因材料质量差或施工工艺不当而引发的结构问题,如裂缝、变形等。建筑物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优化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确保建筑结构牢固可靠的重要保障。


1.2 加强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高质量的混凝土施工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投资,也是对施工单位的品牌和信誉的投资。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通过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能够树立良好的行业口碑,提高客户满意度。随着社会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优秀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成为施工单位区分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关键竞争因素。



1.3 推动建筑行业更好发展    


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优化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以推动建筑行业更好发展。一方面,高质量的建筑能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促进城市建设的升级。另一方面,优秀的混凝土施工标准也将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向更为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1.4 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的混凝土施工可以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筑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1.5 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施工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进行,可以减少施工中的纰漏和错误,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率。高效的工程管理有助于节约时间和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项目的竣工速度,使建筑项目更具竞争力。

0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

2.1 泵送混凝土拌和不均匀


泵送混凝土中,拌和不均匀是常见问题之一。不均匀的拌和导致混凝土中的各种成分分布不均,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这是由于搅拌设备故障、搅拌时间不足等引起的。在泵送过程中,混凝土中的颗粒可能会因为摩擦和挤压而产生粉磨损,导致混凝土的颗粒结构被破坏,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在管道内流动,可能导致管道的磨损。管道磨损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还可能引起混凝土中材料的溶解和颗粒的脱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2 裂缝问题


混凝土在硬化阶段的早期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水分蒸发等问题的发生以及其收缩作用,导致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早龄期裂缝。这种裂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还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表面龟裂,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3 露筋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起到加强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作用,但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露筋、位置偏移问题出现,不仅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强度,还可能引起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和剥落。在混凝土结构中,如果钢筋暴露在外,可能受到空气、水分等因素的侵蚀,导致钢筋锈蚀,不仅会降低钢筋的强度,还可能引起混凝土表面的开裂和脱落。


2.4 局部掉棱缺角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意外撞击,可能导致局部掉棱缺角,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还可能引起混凝土表面的龟裂和脱落,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此外,在浇筑混凝土时,如果使用的模具质量不良,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瑕疵,如掉棱、缺角等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也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裂缝。

    

03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的具体措施

3.1 泵送混凝土拌和不均匀问题的预防措施


拌和不均匀是导致混凝土拌和物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均匀的拌和会导致混凝土中的各种成分分布不均,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为预防拌和不均匀问题,可以引入高效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中的各种成分充分混合。先进的搅拌设备能够提高拌和效率,减少拌和不均匀的可能性。通过优化搅拌工艺,包括设定合理的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能够充分混合,避免拌和不均匀问题的发生。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适当控制泵送速度,防止流速过快导致混凝土中颗粒的粉磨损。合理的泵送速度有助于保持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为防止泵送管道的磨损,可以选择耐磨材料制作管道,提高管道的耐用性。合理的管道设计和选材有助于减少磨损对混凝土质量的不良影响。定期对搅拌设备、泵送设备以及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搅拌设备故障、管道磨损等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同时,还可引入先进的技术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水平。


3.2 裂缝问题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对建筑物的结构、外观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为了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首要步骤。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的荷载、变形、温度变化等因素,以减小混凝土结构受力的不均匀性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设计时要考虑气候条件对混凝土的影响。合理设置伸缩缝、收缩缝,以适应混凝土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收缩和膨胀,减轻混凝土结构受到的收缩和变形,从而减少裂缝问题的出现。选用优质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确保混凝土的材料质量。  

  

良好的原材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减少裂缝的产生。制订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过于干燥或湿润的混凝土都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水灰比和骨料配比。另外,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避免在极端气温条件下进行浇筑,以减缓混凝土的早期收缩速度。养护期间要保持适度的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脱水,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防止由于浇筑速度过快引起温度差异过大,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原材料的检测、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的实时监控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裂缝问题的施工质量缺陷。不断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施工中的技术经验,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减少裂缝的发生。在建筑计中引入新型结构技术,如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裂性能。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减缓混凝土的收缩速度,减少裂缝的产生。在结构中使用柔性材料,如橡胶、聚合物等,作为填缝材料,以吸收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减缓裂缝的扩大。   


3.3 露筋现象的预防措施


露筋现象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可能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外观美观。为了有效预防建筑施工中的露筋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荷载、应力分布等因素,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弯矩和力的集中,减小结构的变形,从而降低露筋的风险。


在制订施工方案时,需要对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和位移进行详细的分析,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合理布置钢筋有助于减小结构变形和裂缝的可能性。在设计和施工中要遵循规范,特别是在受力可能较大的部位,如梁柱连接处等。此外,合理设置保护层可以有效防止钢筋锈蚀和降低混凝土表面开裂的风险。在施工中,要控制好保护层的厚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水泥、骨料和混凝土添加剂,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优质的混凝土材料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露筋性能。混凝土的搅拌过程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巨大。采用科学合理的搅拌工艺,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充分,防止出现过多的气孔和混凝土不均匀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浇筑速度,防止因浇筑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振实不均匀,增加结构变形的风险。充分的养护有助于减缓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减小裂缝的产生。养护期间要适时浇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建立严密的现场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纠正。强化施工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操作规范,采用精密仪器和先进技术进行施工,以减小结构变形和露筋风险。应用结构监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结构的位移、变形等数据,及时发现结构问题,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引入先进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有助于减小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3.4 局部掉棱缺角问题的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局部掉棱缺角问题是影响建筑质量和美观度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预防混凝土出现局部掉棱缺角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手段,从设计、施工到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分布,尽量避免在结构中出现集中受力的情况。设计合理的结构能够降低结构局部受力过大的风险,从而减少掉棱缺角的可能性。


其次,在制订施工方案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精确安排施工流程。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优化浇筑顺序、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振捣不均匀等,以减小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和掉棱缺角的风险。


再次,优质的水泥、骨料和混凝土添加剂对于混凝土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减小局部掉棱缺角的可能性。制订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是预防掉棱缺角问题的重要步骤。通过科学调整水灰比、骨料粒径分布等参数,确保混凝土具有合适的流动性和强度,减少局部掉棱缺角的风险。    


最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合理控制浇筑速度是防止局部掉棱缺角的重要手段。过快的浇筑速度可能导致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无法充分填充模板,增加局部压力,从而产生掉棱缺角的可能性。及时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对于减小结构收缩和避免局部掉棱缺角至关重要。合理的湿养护能够减缓混凝土的早期收缩,降低裂缝和局部缺角的发生风险。设计合理、精细的模板对于防止混凝土局部掉棱缺角至关重要。模板的结构应符合设计规范,而且要有足够的刚性,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稳定性。在模板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模板安装平整、固定可靠,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发生变形和掉棱缺角的情况。

此外,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局部掉棱缺角的施工质量缺陷。通过技术改进,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减少掉棱缺角的发生。


04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要点

4.1 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设计人员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准确的设计评估,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要求和混凝土配比。同时,合理规划施工进度,确保各项资源的充足供应。此外,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清理和平整,为混凝土浇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2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环节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和混凝土质量。选择合适的混凝土运输方式,如搅拌车、泵车等,根据工地距离和工程需要进行合理的运输安排。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均匀性,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分离、泌水等问题。


4.3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和调整模板,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准备好混凝土浇筑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对于特殊结构和要求,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模板和支撑系统。其次,对混凝土浇筑区域进行湿润处理,以防止吸水过快,保证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黏结牢固。在准备工作中,还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评估,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后,对于大型工程而言,可能需要考虑天气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时间,以免不良天气影响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效果。


(2)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浇筑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裂缝、提高密实性,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采用连续浇筑方式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结构(如楼板、墙体等)。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浇筑速度,防止浇筑过快引起分层和不均匀的问题。对于大型建筑结构而言,分段浇筑是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合理划分浇筑区域,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热裂缝的发生,这对于提高整体结构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非常重要。对于柱、墙等垂直结构,采用层层浇筑方式有助于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通过逐层浇筑,可以避免混凝土在下层挤压,减少裂缝的产生。  

  

振捣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通过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合理选择振捣设备和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振捣是在浇筑混凝土后采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在模板表面进行振捣,可以使混凝土与模板更好地结合,减小空隙,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质量问题。对于高层建筑或远离搅拌站的工地而言,采用混凝土泵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混凝土泵能够将混凝土快速、准确地输送到需要的位置,降低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在一些场合,可以使用混凝土输送带进行连续输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这在大型混凝土工程中是一种常见的高效输送手段。保持混凝土浇筑现场的湿度是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水的关键。采用湿润的覆盖物、喷水等手段,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关键因素,在高温季节,可采用遮阳、降温剂等手段,控制混凝土的凝固速度,避免凝固过快引起裂缝。


4.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养护开始于浇筑完成的瞬间,持续时间需根据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在高温天气,可采用覆盖湿布、定期浇水的方式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过早脱水引发龟裂。在低温环境下,采用加盖保温材料的方式,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4.5 施工缝设置


在建筑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因素引起变形是不可避免的。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容易受外界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收缩、膨胀等变形。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因变形而引起的裂缝,施工缝的设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有序合理地设置施工缝,可以减轻混凝土受力,分散结构变形,降低裂缝的发生概率,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定位缝是在混凝土结构中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的缝隙,用于限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通常位于建筑物的梁、柱连接处,板与板之间等重要位置。通过准确定位,能够有针对性地减小结构的变形,提高整体抗裂性。施工缝是为了方便施工过程中的分段施工而设置的缝隙,通常分布在梁、柱、板等结构的中心位置。这种缝隙一般在施工结束后填充材料进行处理,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隐形缝是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和施工工艺,使混凝土结构在不同部位形成隐蔽的缝隙。这种缝隙一般在表面不易察觉,但起到了分散结构变形的作用。


在设计施工缝时,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受力分析。通过了解各个结构部位的受力情况,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施工缝的位置和形式。考虑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合理设置施工缝是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重要措施。通过确定结构在不同季节的收缩膨胀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缝隙,防止温度引起的不均匀变形。在结构布局上,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施工缝的宽度、深度以及填充材料的选用,以确保施工缝的设置符合工程要求。    


05
 结语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水平。本文总结了泵送混凝土拌和物、裂缝、露筋、局部掉棱缺角等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强调了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材料选择以及质量监测的重要性。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能够更好地应对混凝土质量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文章转载于王化振,王之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