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大体积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是个技术活,有哪些关键注意事项呢?

发稿时间:2024-05-27

在现代建筑领域,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大型基础设施、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项目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由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可能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造成威胁。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强调了解决水化热及体积变形问题的必要性,这一观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生产与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体积稳定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体积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注意事项,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与运输、浇筑与振捣、温度控制、养护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0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大体积混凝土(Concrete in Mass),根据中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的定义,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常见的。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包括其体积大,通常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且表面系数较小。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较快,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这种温差可能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特性,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降低水化热、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优化配合比设计、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合适的搅拌和运输方式、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加强养护等。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也强调,对于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这进一步凸显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和裂缝预防的重要性。


02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大型基础设施、高层建筑和水利工程等项目中。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使得施工团队必须采取精心策划和细致执行的方法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以下是详细解析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


1.浇筑方量巨大且需连续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的首要特点是其浇筑方量庞大。由于体积巨大,为了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通常要求进行连续浇筑。这意味着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高效的浇筑速度和持续稳定的混凝土供应,以确保浇筑的连续性和均匀性。连续浇筑不仅有助于减少施工缝的数量,还有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2.浇筑条件复杂且技术要求高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条件通常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这些复杂的条件包括有限的工作空间、周围环境的限制、对邻近结构的影响等。因此,对浇筑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振捣方式和温度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此外,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或变形。


3.水化热效应显著且易产生温差应力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庞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混凝土内部积聚,导致内部温度升高。然而,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失较快,形成了内外温差。


这种温差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力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控制水化热效应和减小内外温差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关键。


4.裂缝控制难度大且养护要求高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裂缝控制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还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配合比设计、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振捣等。此外,后期的养护工作也至关重要。适当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养护工作包括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在养护期间,需要定期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02


大体积混凝土选用的原材料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施工要求和性能需求,对原材料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以下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特点的详细解析:


1.骨料的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连续级配和含泥量控制上。

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连续级配的骨料具有更好的密实性和工作性能,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0%,以减少对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响。

细骨料:细骨料宜采用中砂。中砂的粒径适中,有利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工作性。同样,细骨料的含泥量也不应大于3.0%,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外加剂与掺合料


为了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能,通常需要添加一些外加剂和掺合料。

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和减水剂。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峰值,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减水剂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掺合料: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这些掺合料可以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它们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工作性,提高施工效率。


3.水泥的选用


水泥是大体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选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减少内外温差,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优先采用特定类型的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都是适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类型。这些水泥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和较长的凝结时间,可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对性能的要求。


03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体积和性能要求,在配合比设计上需要特别考虑,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下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特点的详细解析:


1.水胶比与用水量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水胶比和用水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水胶比:水胶比不宜大于0.55。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适当降低水胶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过低的水胶比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胶比。

用水量: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³。用水量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体积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过多的用水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收缩变形增大,从而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严格控制用水量,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要求。


2.粗骨料用量优化


在保证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粗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骨架,增加粗骨料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粗骨料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因此,在优化粗骨料用量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要求。


3.胶凝材料用量调整


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提高矿物掺合料掺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但过多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化热增大、收缩变形增大,从而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掺量。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和较好的抗裂性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4.龄期强度与抗压强度试验 


当设计采用混凝土60d或90d龄期强度时,宜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庞大、散热困难,其强度发展相对较慢。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发展。采用60d或90d龄期强度作为设计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性能。同时,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04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体积和性能要求,在配合比设计上需要特别考虑,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下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特点的详细解析:


1.水胶比与用水量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水胶比和用水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水胶比:水胶比不宜大于0.55。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适当降低水胶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过低的水胶比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胶比。

用水量: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³。用水量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体积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过多的用水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收缩变形增大,从而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严格控制用水量,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要求。


2.粗骨料用量优化 


在保证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用量。粗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骨架,增加粗骨料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粗骨料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因此,在优化粗骨料用量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要求。


3.胶凝材料用量调整


在保证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提高矿物掺合料掺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但过多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化热增大、收缩变形增大,从而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掺量。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和较好的抗裂性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4.龄期强度与抗压强度试验


当设计采用混凝土60d或90d龄期强度时,宜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庞大、散热困难,其强度发展相对较慢。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发展。采用60d或90d龄期强度作为设计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性能。同时,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05


大体积混凝土泌水、浮浆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庞大、热量释放集中、温度变化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尤其是泌水和浮浆现象。以下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及其泌水、浮浆处理的详细解析:


浇筑策略:为了控制泌水和浮浆的流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段分层斜坡式连续进行。浇筑统一由一侧向另一侧进行,以保证混凝土泌水、浮浆流向一致,便于有组织地抽排。


泌水处理:浇筑前,应预先准备足够的潜水泵及配套的排水软管。在浇筑过程中,将潜水泵置于泌水流向位置进行抽排。根据泌水量的大小,选择不同功率的潜水泵进行抽排。如遇下雨天气,应视现场情况增加排水泵。


浮浆处理:与泌水处理类似,浮浆处理也需预先准备足够的污水泵及配套的排水软管。在浇筑过程中,将污水泵置于浮浆较多位置及混凝土表面进行抽排。


二次振捣与表面处理:在混凝土坍落度降至约30~50mm时,进行二次振捣。振捣后用长刮尺以标高线为基准将表面刮平,并用铁滚筒轻轻模压数遍。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拍打表面并进行搓平搓毛处理,根据表面粗糙情况可来回多搓几遍。这些措施有助于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和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


养护措施:终凝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保湿材料进入养护阶段。具体措施应根据现场施工时的情况进行确定,以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养护,防止因温度变化和水分散失引起的开裂等问题。


06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体积和性能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温度控制,以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开裂问题


测温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随时掌控混凝土温度,需要进行测温工作。测温工作从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开始,根据温度变化情况调整测温频率。测温数据的及时获取有助于发现温度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温度控制标准:虽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混凝土块体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5℃,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厚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可能较为困难。因此,在温度控制时,应采用梯度式温差变化进行控制,以基础顶面50mm以下每隔1m~1.5m为一个梯度,将第一梯度内的温度与混凝土底板的温差控制在25℃以内。


养护措施:在养护过程中,应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应采用“升温散热”原则,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湿作业;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应采用“降温保温”原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以防止因温差较大而在混凝土内部及表面产生裂缝。


温度监测与调整:在养护过程中,应持续进行温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如发现温度异常或裂缝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策略、温度控制和养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满足工程要求,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供有力保障。

×